当前位置:首页 > 通讯资讯 > 正文

远距离无线通讯

简述信息一览:

远距离无线电通信主要依赖大气中的哪一层

无线电短波通讯主要发生在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在平流层以上。高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N2)、氧气(O2)、氩气(Ar)和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大气层的绝大部分,氩气则是数量最多的成分。此外,高层大气中还含有一些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氪气(Kr)等。

在冷战时期,也就是美苏争霸时期,双方在科技和军事上竞赛。由于当时的远距离通讯主要由海底电缆以及大气层中的电离层来反射无线电。因此,美国当时担心苏联会切断海底电缆,导致只能依赖不稳定的电离层来联络驻扎海外的官员,而这或将导致美国无法及时联系到海外的部队。

远距离无线通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超视距传输:通常指的是无线电信号能够传播到地平线以外的距离,即信号能够绕过地球的曲率进行远距离通信。这种传输方式依赖于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反射作用。技术特性:超水平传送技术使得无线电信号能够跨越较大的地理范围进行通信,是远程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太阳辐射的紫外线、X射线等作用会扰动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这种扰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因为无线电波依赖电离层的反射进行远距离传播。地球磁场扰动: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太阳活动作用于地球两极高空大气,会产生极光这一美丽的自然现象。

所以在需要透过电离层的场合,如地面与卫星等航天器的通信、星载遥感、GPS定位***用的都是微波波段。

远距离无线通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揭秘Sub-GHz无线通信:低功耗、长距离通信关键技术

1、安全性高:Sub-GHz无线通信***用扩频通信技术,能有效防止信号被截获和破解,保障通信的安全性。 功耗低:Sub-GHz无线通信***用低功耗设计,能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设备的功耗。在Sub-GHz无线通信技术中,LoRa和FSK是使用最多的两种技术。

2、Sub1G技术: 定义:Sub1G技术是指工作在ISM频段且频率在1GHz以下的无线通信技术。 频段范围:常见的Sub1G频段包括315MHz、433MHz以及769935MHz等。 应用:Sub1G技术因其低功耗、远距离通信的特点,在物联网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等。

3、技术特性和应用:ZigBee模块工作在4G频段,它是一种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专为物联网(IoT)中的短距离通信设计。相比之下,315M和433M通常用于远程控制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它们在穿透力和电池寿命方面各有优势。 频段的选择:4G和SUB-GHz频段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4、Sub-1G无线通信技术概述Sub-1G(低于1GHz)是工作在769-935 MHz、315 MHz和468 MHz等低频段的无线技术。与Wi-Fi和蓝牙的4GHz相比,其信号传播距离更远,穿透力强,且因ISM频段较少受干扰,特别适合长距离、低功耗的物联网应用。

5、低功耗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SigFox,***用超窄带UNB技术,以极低的功耗提供稳定的远程连接/。它的网络设计简单,每天每设备仅140条消息,适用于大规模的物联网部署,如法国的10大城市已经***用。

远距离业余无线电通信使用的频率是多少

在远距离业余无线电通信中,常用的频率主要集中在HF段。我国无线电主管部门共分配了27个频段供业余电台使用,HF段因其利用电离层反射进行全球通讯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此段频率上挤满了猎取远距离/稀有台的火腿们。

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有明确的使用频率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这些频率包括:1800—2000kHz、3500—3900kHz、7000—7200kHz、10100—10150kHz(次要)、14000—14350kHz、18068—18168kHz、21000—21450kHz和24890—24990kHz。

在应急场景下,业余无线电可依靠多个频率通信。VHF频段(甚高频,30 - 300MHz)中的144 - 148MHz是常用频段。这个频段信号传播特点是视距传播为主,适合在一定区域内通信,比如城市或周边地区的应急通信。

关于远距离无线通讯,以及远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