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讯资讯 > 正文

远生通讯

简述信息一览:

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贡献

他不仅报道事实,还善于揭示背后的深层含义,如在1912年6月的《政界小风潮零记》中,他不仅关注裁军问题,还预示了袁世凯可能走向帝制的动态,对事件发展有着前瞻性洞察。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办报目的的追求上,他强调主持公理、指斥时弊,为人民发声。他认为当时的报界普遍缺乏活力,被权势和无聊意识所主导,无法展现国民的真实精神。

远生通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进士后,黄远生本有机会进入官场,但他选择拒绝,于1904年东渡日本,进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六年后回国,尽管一度进入官场担任过多个职务,但他对官场的腐败深恶痛绝,受李盛铎启发,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辞官专事新闻工作。

于右任、林白水等人的新闻工作,不仅关注社会问题,也致力于传播进步思想。黄远生、邵飘萍等人的报道,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推动了公众对时政的关注。戈公振、陈独秀等人的贡献,使得新闻事业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史量才、俞颂华、张季鸾、胡政之等人的卓越成就。

中新史高频考点:12大人物 这12位人物在新闻史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是:梁启超、邹韬奋、王韬、戈公振、范长江、成舍我、徐宝璜、黄远生、邵飘萍、邓拓、史量才和张季鸾。这些人物在新闻领域留下深刻的足迹,他们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

远生通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远庸人物生平

然而,黄远生的名字在新文学史上的光芒逐渐被遗忘,他的***生涯以1915年在美国被革命党人枪杀告终,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在黄远生三四年短暂的记者生涯中,他以通讯文体,对同期几乎所有民众瞩目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报道,重要人物涉及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蔡元培、袁世凯、黎元洪、唐绍仪、段祺瑞等,重要事件如宋教仁被刺、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唐绍仪被迫下野等。

【出处】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其三:“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片光零羽[piàn guāng líng yǔ]【解释】比喻零星的珍贵品。【出处】黄远庸《记者眼中之孙中山》:“又中山政见,亦仅片光零羽,见于报章。

黄远生远生通讯

黄远生在政论领域的表现极为卓越,他继承了时务文体的传统,但以深刻洞察力著称。例如,他的作品《游民政治》揭示了中国历史的残酷真相,指出社会实质上是人吃人的存在,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官僚体系的腐败和地方苦难并未根本改变,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即“去皇帝而代之以大总统”。

他年少风光,时人赞为“同是记者最翩翩,脱手新闻万口传”,更誉之为“报界之奇才”。他宣称,新闻“第一义在大胆,第二义在诚实不欺”。又强调,记者当具备“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四能”功夫。

黄远生、邵飘萍、范长江等。黄远生:黄远生被誉为“报界奇才”,黄远生在民国初年任北京、上海各大报记者,并创办了《少年中国》周刊,所写的大量通讯、政论、时评、杂著,风靡全国,被称为“新闻通讯文体创始人”。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

辛亥革命后,他投身于新闻行业,以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启了他的记者生涯,随后在《时报》和《申报》担任北京特约记者,以其犀利的“远生通讯”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专职记者。

关于远生通讯和远生通讯对当代新闻的价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远生通讯对当代新闻的价值、远生通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